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密集型养育是当代家长的普遍心态
反映在教育支出上则毫不吝惜
据HSBC发布全球教育报告显示,93%的国内家长正在或曾经为孩子支付校外教育费用,居全球首位,超过全球平均数据63%。国内受访家庭子女教育年支出主要集中在12000-24000元和24000-36000元两个范围内,占比分别为22.4%和21.7%,家长对教育的财力投入可见一斑。
但承载希望的教育投入有时也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而变成一地鸡毛。
花万元参加补习班后遭劝退 退费问题上双方起争执
南昌王女士的女儿今年9岁,因为学习成绩不太好,暑假的时候,就去九州教育洪都校区报了一个学习加强班。
报名的时候参加了摸底考试,校长说在这个基础上肯定会有提升,王女士赶紧乐呵呵地交了补习费。
因为补习班校长的乐观态度,王女士交了11760元补习费一点也没觉得心疼。
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孩子说不想去“九州教育”上课了。九州教育洪都校区的张校长也表示,孩子不适合在学校学习。
因为课上了将近4个月,孩子成绩没有一点起色,该退多少钱,双方之间存在分歧。
王女士给孩子报的课时有150节课,现在孩子上了4个月,大约一百节课,所以校方说退还11760元的三分之一,约3000元左右。
但王女士认为,校方还赠送了70节课时,这些也一样应该算在课时里面。那么校方赠送的课时究竟算不算报名费之内呢?记者咨询了九州教育洪都校区所在辖区的青云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
青云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课时无法与商品比较,可以直观判断质量好坏,从而在减、退费用上有个标准。 如果是在开课前有广告或者协议上明确写了“上多少课会提高多少多少分”,这就涉嫌欺诈或虚假宣传。
王女士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只能双方协商。最后经过记者的协调,九州教育洪都校区的张校长和王女士达成调解,学校退还了王女士约一半——5763元的退款。
提醒 谨慎对待合同可咨询专业人士
有法律人士提醒,家长报名培训学校时,在签订合同方面要谨慎对待,要仔细阅读格式条款,对于自身不利的条款要提出修改意见,切勿被教育机构以各种理由忽悠而忽视对自身不利的条款。
如果消费者对自身构成不利因素的认识稍弱,可在购课、签合同前多方面了解风险,并多咨询相关专业人员;如遇退费等纠纷,可向教育部门、工商部门、消协等部门进行反映投诉,必要时可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如发现教育机构存在犯罪之嫌的,可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控告。